講師:賴國銓
時間:2008/11/22 
07:00~19:00
我們一群帶著冬天寒風的資管系老師、學生們,頂著冬日難得的暖陽,一行人到海邊學習戶外攝影、賞鳥。資訊中心陳主任、資管系主任吳主任,和資訊中心的職員們,攜家帶眷的一同參與,除了老師們外,也有一群參加這次的攝影課程的同學參與,滿滿的一台遊覽車,一上車,小朋友們便開始唱歌,而且完全不需要看字幕,便可一字不差的唱完整首歌,讓人不禁拍手叫好。後來幾個參與的學生開始唱歌後,陳主任一直的要他兒子到後面看是誰唱歌的,他要加分。
到達了嘉義東石四股的四股活動中心(農安宮),讓導覽人員蔡恭和上車,並且讓同學們上洗手間、稍做休息。第一個景點便是到鰲鼓溼地的北提,在那有空軍的水系靶場,遙望著北港溪對岸,導覽拿出一個比手臂還粗的未爆彈彈頭,並且拿出早先前在海邊撿到的保麗龍浮靶,說明著空軍靶場演習時的景況,靠海為生的漁民們早已習慣空軍打靶,當槍聲隆隆時,僅僅只有一群的海鳥振翅飛上天空的畫面。
在一片防風林旁下車,爬過了一座小小的「山」,導覽員指了指路旁一隻滿是黃土的魚,他的國語名稱叫做「鮕魚呆」,為何會在這裡?原來是附近的外勞捕獲,不想吃後,被狗給叼到樹林,在這片防風林哩,擁有著豐富的生物型態,有龍葵、鳳宮菜、黃花基松等植物,這些都是在山產店一盤動輒要上百元的野生菜。而「山河」也是山產店的招牌菜,他是我們所謂的田鼠,在這裡也看到了田鼠四通八達的洞穴。路旁一個毫不起眼的草堆,是個很大的老鷹鳥巢,被颱風吹落後,便被黑翅鳶給遺棄了。走進了木麻黃樹林,這裡原本是白鷺鷥洞,但因為白鷺鷥們有三年固定遷徙的習慣,所以已經遷移。
原本預計要在「七孔水門」下車觀賞但因太多遊客太多,所以先到海邊的鰻魚捕撈處。冷冷的海風颳著,但捕魚人不畏寒冷的在海水中佈網,準備捕撈從北往南遷徙的鰻魚苗,在這裡也有一支支的蚵架,天空中有許多的雁鴨、蒼鷺,是個生態資源豐富的海灣。
在路程中,經過了以前台糖所飼養淡水魚的魚塭,現在已經廢棄,有許多人在魚塭邊釣魚,在車上,幾隻埃及色鰀飛過,這裡怎麼會有「埃及」的鳥呢?原來是幾年前的颱風,把六福村的柵欄吹壞,六隻原本住在那的埃及色鰀投奔自由,飛到了鰲鼓溼地定居,現在已經預計有二十幾隻的埃及色鰀在此落地生根了。除了色鰀,也有許多的鸕鶿等依傍而生的水鳥們在此生活。
魚塭旁,導覽員撈起了一隻螃蟹,以及一些海藻,這是個供人體驗釣魚的魚塭,我們也到了導覽員家的文蛤養殖場,在那裏志剛和導覽員撐著竹筏到魚塭中「摸蛤阿」,撈了幾個文蛤上岸,導覽員拿著文蛤講解著文蛤的生長狀況、如何挑選等知識。
早上的最後一個景點便是到觀海樓賞鳥,爬上了觀海樓的觀景台,身旁不乏有拿著專業攝影器材的賞鳥人士正在拍攝,觀海樓的頂樓,更有著一群外國人在此賞鳥,望向出海口,一群群的鳥兒們在這海天一線的碧海藍天中翱翔,在室內,有著海鳥們的介紹導覽,讓我們知道這裡的海鳥們鳥類名稱。
到了吃飯的餐廳,甫坐定,菜就一盤盤的端上桌,沒多久,一桌色香味俱全的海鮮大餐便擺滿整桌。在外頭上了一個早上的生態課程,大家都餓了,圓桌轉盤轉了三圈,便已杯盤狼藉,吃飽後,大家紛紛離開餐廳,到對面的7-11購買下午的零食。
下午到了台南北門的雲嘉南風景區,分成兩組分別進行影音導覽、出張所、錢來也雜貨店、烏腳病防治所的參訪。我們這組先去導覽中心觀賞黑腹燕鷗的介紹影片。黑腹燕鷗的身長25公分,展翅達76公分,從大陸的東北南飛過冬,黑腹燕鷗冬羽則全身大致為灰白色,嘴、腳黑色,僅頭枕部及眼後灰黑色。夏羽嘴暗紅色,腳紅色,頭至後頸黑色、背、胸暗灰色,喉及頸側白色,腹部轉變為黑色,尾灰白色,有淺叉。覓食方式是於水域上空來回低飛,邊飛邊看水面,一旦發現獵物,會短暫懸停後俯衝入水叼食小魚、小蝦。由於北門潟湖並沒有太多的人為開發,黑腹燕鷗在此並沒有天敵,所以每年達三萬南飛來此過冬,大約在十月的時候抵達台灣,隔年四月便飛回大陸的東北了。每天傍晚的北門堤防旁,大批的黑腹燕鷗返回休息,他們在天空中成群的飛舞,形成了美麗的景象。
觀賞完影片後,在國家風景區的管理處後頭,便是出張所,那是日據時代扣鹽稅的辦公室,管理處的對面,是錢來也福利社,這是以前的員工福利社,因為偶像句的拍攝多了這個閃亮的大招牌,以前除了員工民生用品的販賣,還有剃頭店,九十年北門鹽場停止生產,便閒置了,直到偶像劇『王子變青蛙』在此拍攝、地方政府將此轉變成觀光景點,才在牆上、地板等以破瓦、貝殼等加以裝飾,變成了現在所看到的景觀。大家看到了偶像劇的拍攝場景,無不在大門口一直的拍照,只是很可惜的是,他的內部並不開放,我們僅能夠透過因歲月而模糊霧化的玻璃上,看進那曾經熱鬧的員工福利社,如今已佈滿灰塵,僅留下意欲探入的一雙雙好奇雙眼,卻已無法看出當時的熱鬧風華。
在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旁的馬路上,我們參觀了北門基督教堂,後頭便是小白宮,是以前烏腳病醫院的病房,旁邊是1963年王金河醫師建議政府及芥菜種會成立的手藝訓練及生產中心,在當時得到烏腳病截肢後,這些患者總會認為自己是一個『死坐等死的人』,而王金河醫師希望成立了這個生產中心,希望這些患者培養這些患者擁有一技之長。走過窄小的巷子,便是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,這是四、五十年代烏腳病盛行時代,王金和醫師的診療所,在這小小的漁村,患者沒錢支付看診費,王醫師不收分文的為患者診治,面對這不治之症,有些家屬無力處理喪事,王醫師就從木材行買回木料,親自替死者釘棺木、入關、找目的,並且下葬,展現期熱忱、愛心及同情心;到八0年代中期政府接手烏腳病防治,才讓烏腳病銷聲匿跡。王醫師的仁心仁術,獲得病患與各界的尊重,譽為烏腳病之父。紀念館中展示了當時的醫療設備、被截肢的烏腳(這是我看別人的相片看到的,看到時整個嚇到),並且播放影片,藉由影片讓我們瞭解當時烏腳病的情況。
最後一個景點──井仔腳瓦盤鹽田,這個鹽田已經廢棄,現在台灣的鹽田僅
存苗栗通霄還有在營運了,在這裡,還保存著當年曬鹽的器具、田埂,到達了目的地,原本興高采烈的要換上拖鞋下車的,但陳主任說不必,等等下了鹽田,上來直接把鞋襪穿上就好了,不必大費周章的還要洗腳、換鞋等動作,什麼?師母在旁邊(應該說他家洗襪的在旁邊),怎麼會說出這種髒髒的答案阿!下了車,導覽員發給我們每人一個盛裝鹽的鹽袋。脫下鞋襪、捲起褲管,踩在粗細約在兩分沙的鹽田上,濕濕刺刺的感覺,讓人不禁墊起了腳尖,幾乎都是用跳的來前進,兩個小朋友一看到堆的尖尖的『鹽山』變迫不及待的蹲在那玩『鹽』了。在那裡有耙子、也有兩個兩邊已成滿的扁擔,供人體驗耙鹽、挑鹽的艱辛,大家在那拿著這些器具拍照,和陳、吳主任的小朋友們到外圍踩水車,大家在那玩的好高興。時間已經逐漸逼近黃昏,把大家集合起來,拍了幾張團體照,在調整拍攝鏡頭時,國銓學長一直不和我們拍照留影,因為他怕海風會把腳架吹倒,直到請路人幫我們按快門、扶住腳架才全員到齊的拍了團體照。
坐在堤防上,學長們紛紛架起了腳架,等待著落日、黑腹燕鷗的歸來,大家屏息等待著,『在那邊』一同等待的同伴指了指左前方的位置,『在哪裡在哪裡?』陳主任在後頭說他看不到,鳥兒越飛越近,一個個小黑點逐漸讓我們清楚是一隻隻飛回休息的黑腹燕鷗,鳥兒在海面上低飛,又一群鳥兒從另一個方向加入,一隻之歸巢的鳥兒不知不覺的集合成一大群的鳥兒,飛上天空,迴旋飛成了龍捲風的樣子,一下子又忽高忽低的從右邊飛擺成海浪的形狀朝左邊飛去,一場約十五分鐘的黃昏飛舞,在天已逐漸灰暗下結束,鳥兒們一隻隻的在尋找合適的蚵架,作為棲息一夜的落腳處,冷冽的海風,催促著我們踏上歸途,大自然的美景,已留在相機、腦海中,心中所給予與的震憾與與感動,讓人至今仍在心中無限留念。
回程的路上,主任們、老師被大家央求唱歌,陳主任說要唱個就要唱大家沒聽過的,果然唱了首大家都沒聽過的『小薇』,吳主任也和師母唱了歌,在這一片歡樂氣氛下,我們回到了環球,結束了今天的攝影課程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i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